《告別你的全世界》
【作者介紹】
伊芙(Evelyn)
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,在Instagram這個影像先決的平台上用文字放大照片失焦掩蓋的溫柔,吸引追蹤者一同癒傷,曾出版作品《願你從此 有我以後》。
總是在嘗試新事物後反覆愛上舊物,又在踏往未來後反覆愛上過往。相信人與海浪都一樣,若不懂隨時光回望後退,便無以隨引力翻滾前進。
雖然反覆的回顧其實是一種殘忍。
Instagram | @Kok.evelyn
【名家推薦】
【攝影作家】法呢 cityflaneurs、【作家】溫如生、【作家】楊婕、【攝影作家】蔡傑曦、【作家】蔣亞妮 感動推薦!
【內容簡介】
世上傷害人的人不一定明白溫柔的意義,
但所有溫柔的人,都是被傷害過的。
Instagram人氣創作者 伊芙 寫給記憶的情書
15則關於愛與告別的故事,獻給那些曾經受傷卻無法阻止去愛的人
你永遠也聽不見最後我對你說的那兩個字,
不是「再見」,而是「愛你」。
人與人都只有一次瞬間的初見,在那之後,你我都在奔往告別的路上。
畢竟不是每一句再見,都能真的再次相見。
總有一天我們要孤身走過全世界的舞台,遇到不同的人,與他們相遇、戀愛、吵架、重逢、又再度分開。
我們在東京的十字路口獨自徘徊,在倫敦的地下鐵中被人海淹沒,在台北夜市中與回憶對抗。跨過山峰和大海,在說著不同語言的城市裡,攢夠世界給予的傷害、謊言和忍耐。更恐怖的是,跟這些故事說了再見以後,好像更要一無所有。
其實,人生中總有些人是會漸行漸遠的,但這些告別大概都不是孤獨的嚮往,是在他們缺席的往後,願我們能奔向熱鬧裡頭的一個寄望。
當這個世界向我們虛張聲勢,我們反而要勇敢地去承受一切,然後伸出手,要一場溫柔的回饋。
告別你的全世界,離開的不只有那些人,還有那個因為愛而變得遍體鱗傷的自己。
告別你的全世界,願在說出告別以後,繼續往前,閃閃發光。
《事情沒有那麼糟:給不小心就想太多的你的情緒療癒指南》
【作者介紹】
凱瑟琳.史密斯博士
專業諮商心理師和知名心理健康作家,定居在華盛頓。
她目前是「包溫家庭研究中心」副教授,並擔任哥倫比亞特區大學的「家庭事務」電視節目主持人,文章散見於《板岩》、《沙龍》、《紐約雜誌》、《生活駭客》、《Bustle》及《今日諮商》等多家雜誌及網站。
【名家推薦】
【諮商心理師、作家】王雅涵、【諮商心理師】林萃芬、【臨床心理師】洪仲清、【臨床心理師、作家】劉仲彬、【臨床心理師】蘇益賢、【諮商心理師】蘇絢慧 權威推薦!
【內容簡介】
Amazon書店讀者★★★★☆一致盛讚
男友不讀不回訊息,徹底人間蒸發……
焦慮的你→奪命連環call,我一定要找到他為止!
冷靜的你→我應該要少看手機,轉移自己的注意力。
老闆寫信給你,感覺語氣有點不高興……
焦慮的你→完了!他可能打算要炒我魷魚了!
冷靜的你→就算老闆心情不好,也不一定跟我有關係。
母親總是對你的感情對象、薪水抱怨個不停……
焦慮的你→到底要怎樣才能讓她不要再一直碎碎唸?
冷靜的你→我應該跟媽媽好好溝通,尋求她的理解。
不管是工作、家庭,還是感情,每當遇到挫折與壓力時,我們常會不由自主地陷入焦慮中,問題就出在我們大腦的「反射動作」。人類在遭遇危險時,大腦會本能地做出保護反應,引發不安和恐懼,但其實你感受到的所有負面情緒,往往都不是真的!
資深諮商心理師凱瑟琳.史密斯博士認為,焦慮無法避免,但卻可以「控制」,只要藉由仔細觀察、審慎評估,就能及時阻斷焦慮,關閉不當的「自動反應」,拿回情緒的主控權。本書便從練習分辨自己的情緒開始,一步步教你如何處理父母、家人、伴侶、朋友等「焦慮關係」,進而延伸到職場乃至手機、社交媒體和政治、宗教問題的對應之道。
焦慮是人之常情,想要克服焦慮,失敗了也沒關係,下次再多觀察一點、多練習一點,自然就會進步。我們要做的,只是照顧好自己、對自己負責就夠了!
《優雅貴族的休假指南5》
【作者介紹】
岬(Misaki)
一看見貓雙子的女僕裝,我對sando老師的崇拜就源源不絕地湧現!
希望能把這份感動傳到老師心裡!
「好想讀輕小說」臉書粉絲團
【內容簡介】
BYE BYE帕魯特達!
HELLO全新冒險!
隨書附贈:「學校裡的學長哪有這麼帥」雙面拉頁海報
紙本書首刷專屬特典:番外篇〈現在只是靜待時機到來〉
好不容易擺脫了建國四百年宴會上的不速之客後,冒險三人組一如往常地火力全開,到處物色新挑戰。
沒想到原本以為可以訓練大腦的高難度迷宮「智慧之塔」,卻簡單到連想都沒想就破解了,反而被史上最惡質迷宮「懷古洋館」給挖出所有不堪的記憶,像電影一樣供人觀賞。而到騎士學校當講師,不僅沒受到該有的尊重,還被一群小屁孩刁難,搞到身心俱疲……
於是他們決定離開帕魯特達,前往南方的「阿斯塔尼亞」療傷加觀光。在那個遠得要命又熱到不行的國度,他們究竟會遇上什麼麻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