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斷捨離並非只是丟棄物品而已】
斷捨離是將焦點放在肉眼不可見的「相互關係」上,
重新檢視的手段,可以找回日本人應有的特色,
最終有助於提升「人生的品質」。
小時候父母送我們關於紀念性的物品,
例如:畢業典禮的正式服裝、考上大學的手錶等等,
但是時間久了,當有一天整理物品時,想要丟棄它,
卻因為是父母送的,具有紀念價值,
是否會對於丟棄感到搖擺不定呢?猶豫到底是該丟?還是不該丟呢?
就讓我們來看看紙上論壇 CASE 1:「捨不得把偶人娃娃丟掉……」
問者(以下以「發」表示):我目前三十多歲,未婚。
我有一套父母送我的七層女兒節偶人娃娃,
已經有二十年沒有拿出來擺設過,卻想丟也丟不了。
雖然是父母送我,但一直收在櫃子裡有點於心不忍,
每次想到,心裡就很不舒服……。
如果可以,最好能送去供養處理掉……。
山下(以下以「山」表示):妳有沒有向父母表示「想要丟掉」呢?
發:有。我曾經對我媽說,
我媽對我說:「怎麼可以?」說我還沒結婚,
那是父母特地買了送我的,丟掉太可惜了。
山:妳心裡是不是覺得「我很想丟掉,但媽媽不讓我丟」?
發:對。我很希望可以說服我媽。
山:我相信「我媽不讓我丟」的憤怒讓你的思考原地踏步,
所以才會深陷煩惱。但是,妳認為真正的問題在哪裡?
發:不知道要怎麼說,才能讓我媽理解。
可能我的表達方式有問題。
山:妳剛才說的那句「我還沒結婚」讓我很在意,
沒結婚就沒結婚,為什麼要說「還沒結婚」?
是不是妳內心對「還沒結婚」這件事感到自責?
發:……應該是。
山:這是妳自己的想法?還是父母的想法?或是社會的想法?
發:……應該都有。
山:我猜想,妳可能把偶人娃娃視為「趕快結婚」的象徵,
所以才會那麼在意。但這真的是妳自己的想法嗎?
是不是父母的想法?這是第一個問題。
如果要尋求解決方法,改變妳母親的想法固然也是方法之一,
但如果這樣的話,只要妳母親不點頭答應,
妳就會一直煩惱下去,即使這樣也沒問題嗎?
發:我想解決這個問題。
山:首先,妳要確認「趕快結婚是理所當然」的想法,
到底是不是妳自己的。也許消除這種想法,
就不會責怪父母了。因為妳父母並沒有害妳。
然後,改變這種想法後,先不要想著去說服妳父母,
而是要明確「自己想幹什麼」。
因為這些偶人娃娃是妳的,不是別人的。
誰為這些偶人娃娃很占地方而煩惱?
發:是我。
山:那不妨捫心自問,自己到底想如何解決。
不妨重新回到居住空間檢視一下。
家裡有沒有「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捨不得丟」的物品?
如果一眼就覺得是垃圾或是破爛,當然會不假思索地丟棄,
珍惜的物品當然也不會成為丟棄的對象。
問題在於那些讓人覺得「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捨不得丟」的物品。
看到這些物品時,雖然很想丟棄,
卻總是忍不住看著它抱起雙臂沉思。
或是一旦正視,就會看到某些難題,所以一直對它視而不見。
如果不面對「不知道為什麼」的問題,這些物品就會一直霸占空間,
理所當然地融入住家的風景中。那些物品很占地方,
看了很礙眼,現在根本用不到,為什麼捨不得丟?
想要自在生活,首先必須強化自我軸,
不要逃避不舒服的感覺,鼓起勇氣,勇於面對。
──本文摘自《自在力》內文
山下英子《自在力:斷捨離人生改造篇》
12/1上市!
金石堂
誠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