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潘懷宗照片-小  

 

如果孩子堅持要養寵物,家長應該怎麼處理?
 
我有三個孩子,老大是兒子,叫若承,個性溫和,不太會與他人起衝突,從小到大,我和太太都對他很放心。他喜歡上山下海,接觸大自然,對動物更是迷戀不已。我對動物則是敬而遠之,在實驗室照顧動物已經夠累的了,回到家裡,休息的時間都不夠,不想再照顧動物了。若承跟我完全不一樣,他實在太愛動物了。
 
 
每次全家出遊,只要稍稍一晃眼,他的身影就會消失不見,每次都得讓我們扯著嗓子四處找人。有一次找了好久,才發現,原來他跑去草叢找蜈蚣,讓我們又好氣又好笑!很多人害怕蜈蚣,擔心被咬以後會又痛又腫,所以逃之夭夭;若承則總是小心翼翼地呵護牠們,生怕牠們受到了驚嚇。

 

由於若承太愛動物的關係,我們的家裡就變成了一個小型動物園,雖然一家人必須長年與好幾種不同動物相處,卻也增添了家裡歡樂的氣氛,但同時帶來的困擾也不小。做父母的,都冀望孩子能夠開心,對此我也就不多加干涉。

 

只要孩子喜歡的事,我多半不會拒絕,而是選擇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決定。

一個孩子會下判斷、做決定,並非短時間就能學會,而是從小透過與家人互動,同時從學校與社會累積了足夠經驗,才能逐漸學會。只是,判斷能力會隨事情的複雜性變得愈來愈艱難,有時也經常會超過孩子的能力,身為家長,有責任協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 

如何才能學習正確的判斷呢?首先,家長必須先引導孩子了解整件事情,從瞭解過程中進而下決定,而不是省麻煩,直接給孩子自己的答案。因為,判斷往往是因人而異的,每個人的最後決定也都不一樣,因此,要培養孩子擁有做出關鍵性決定的能力。家長可事先判斷哪些是簡易判斷,哪些是難度較高的判斷。比方說,孩子要買藍色、白色或黑色的鞋子,因為牽涉個人的喜好,是較容易的判斷,但是要不要養狗、養寵物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了,它會涉及個人的能力,個人時間,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接受度……等等

 

當初,我一開始並不同意若承養狗,就是因為家裡沒有夠大的空間,還有考量到餵食、衛生等問題,不是「要養」或「不養」這麼簡單,其實,這些溝通過程也是幫助孩子自行判斷,讓他了解很多事情絕非只有「二分法」而已。

 

從養狗這件事獲得教養啟發

 

老婆及孩子也知道我有太多事情要做,通常不會要我協助餵食之類的事,我們也不會因為動物的問題發生爭執。孩子們從小到大都與我們維持和樂融融的親子關係,坦白說,我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就是順著他們的毛摸,減少反彈,採柔性勸導。

 

懂這個「懂」字很重要,可是卻又很難。畢竟,為人父母的「懂」,跟小孩不斷成長的「懂」是不相同的。雖然孩子是自己生養的,但他們畢竟還是獨立的個體,不是複製了另一個自己,所以要格外花心思去了解孩子的性格與需求,成長及發育過程的身心變化,而且要試著將心比心,不要強迫孩子遵循自己的想法,甚至用自己的想法綁住他們。

 

喜歡孩子和「懂」孩子是兩樣情;懂得,才知道如何平衡彼此之間的不同觀點。我認為,教養的關鍵點是必須先站在孩子的立場,了解他的所思、所想,這才是是真正的懂,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孩子。

 

我在醫學院教書時,大一新生要到醫院擔任志工,目的是透過推輪椅等服務的工作,讓他們理解一個病患的身心狀態,藉此讓他們早些體會病人的不舒服,並且能以同理心來醫治自己的患者。我常覺得教養孩子這件事跟對待朋友、員工及夥伴一樣,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,而是要從孩子的立場去設想,也就是同理心。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與孩子互動,教養這件事會變得比較容易,而且也比較不會陷入僵局。

 

同理心的本質是「心態」,在要求孩子對自己負責任之前,要先用心去關心他們,了解他們的困難是什麼?造成他們偷懶、耍賴、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,再透過陪伴、鼓勵等方式,幫助他們找到勇於負責的快樂,幫助他們建立追求成就光榮的動機。

全家福-小  

 

 

文字出處:潘懷宗的慢管教養》9/30皇冠文化集團發行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rownbook 的頭像
    crownbook

    小王子的編輯夢

    crown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